为总结“国际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”线上课程实施经验,进一步提升工作质量和管理服务水平,国际合作与交流处于近日召开课程总结座谈会,邀请参加课程学习的学生代表及教师代表,共同回顾课程开展情况和学习收获,并就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展开深入交流。
“国际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”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研修学院主办,是面向全国高校优秀学子的高水平国际化科研训练平台,联合全球顶尖高校教授团队共同实施,旨在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,培养具有国际视野、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拔尖人才。2023年以来全国已有160多所高校参加,大部分为双一流高校。我校于今年首次参加,本学期共有近300名本科生和研究生以及近20名教师加入了该项目线上课程的学习。
座谈会上,国际合作与交流处老师首先介绍了本次课程的整体情况,包括报名、选课、课程进度及考核结果等。与会师生围绕课程学习过程中的感受、收获和遇到的问题展开交流。学生们表示,感谢学校提供的宝贵机会,足不出户即可参加由世界顶尖大学资深教授亲自授课的学习。教授们学识渊博,平易近人,注重互动。课程有助于大家增长专业知识,建立系统的科研思维,提升对前沿热点问题的判断能力、问题识别与解决能力,训练了跨学科思维,对未来科研生涯发展具有重要帮助。同时学生们也反馈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,如语言障碍成为最突出的挑战,课程单次时长较长,论文要求较高等。教师代表们也积极建言献策,如建议同学们调整学习流程,可在学习助教辅导课后,重新回听外教授课,以更好地消化吸收所学内容。
国际合作与交流处老师对师生们表示感谢,强调将认真梳理意见和建议,反馈给项目主办方,以便下一步优化课程方案;同时部门将进一步以学生为中心,优化管理服务程序和细节,为我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更优质的国际化课程平台。

(姚蓓/审 杨克红/文)